• 真品保证
  • 原人原作
  • 限量收藏

顾景舟的制壶之道:工于器,精于艺

边看边淘

  • 如意

    作者:程文兵 编号:691315 泥料:原矿紫泥
  • 竹根壶

    作者:蒋蓉 编号:002954 泥料:原矿老紫
  • 安然

    作者:惠祥云 编号:042230 泥料:大红袍朱
  • 全手君...

    作者: 编号:0048219 泥料:原矿底槽
  • 全手工...

    作者:张旭东 编号:027537 泥料:原矿紫泥
  • 龙头供春

    作者:潘国凤 编号:037603 泥料:原矿紫泥
  • 君方

    作者:潘国凤 编号:037602 泥料:原矿紫泥
视频信息 时间:2025-05-08 播放:9次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这句古训在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制壶生涯中得到了极致诠释。 在紫砂艺术领域,这位宗师开创性地将工具制作列为学徒的必修课。 顾景舟的制壶工具 当其他工坊的学徒已开始拉坯塑形时,顾氏门人仍在潜心研习竹刀雕琢、水笔扎制。 看似缓慢的起步,恰是顾氏艺术哲学的核心:没有得心应手的工具,便无法成就完美的紫砂艺术。 顾景舟掇球壶 上海朵云轩2019年秋拍 成交价:RMB 11,500,000 这种近乎严苛的工具观在掇球壶的创作中达到巅峰。为制作这把传世之作,顾景舟使用了120余件工具,从直径不足毫米的线槽刀到曲度精确的篦身筒,每件工具都与壶体特定部位严丝合缝。 曾有学徒试图用通用工具处理壶嘴角度,当即遭到厉声训斥。在顾景舟看来,工具与器型的适配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精气神韵。 顾景舟掇球壶 北京翰海2016年春拍 成交价:RMB 5,750,000 这把承古开新的掇球壶,堪称紫砂工艺的集大成之作。其形制脱胎于邵大亨初创的经典范式,历经友廷、寿珍两代演变,在顾氏手中完成第三次蜕变。 三球迭积的造型看似简练,实则暗藏玄机:壶盖口线多削半毫米则失之轻浮,壶嘴仰角减一度则顿失张力。正是这些肉眼难辨的微妙调整,使顾氏掇球既保有邵版的浑厚古拙,又平添程作未有的文人雅韵。 在长达数月的精研细作中,工具与器型展开持续对话。当台湾藏家黄正雄初见成品时,脱口而出的“弘道养正”四字,恰印证了顾景舟的艺术追求——工具不仅是塑形利器,更是承载道统的精神容器。 这件作品的价值超越技术层面,它标志着紫砂艺术从匠艺到人文的升华。顾氏掇球既是对大亨、寿珍的历史回应,更开创了文人制壶的新范式。 当后世藏家轻抚壶身,不仅能感受百廿工具留下的精微肌理,更能触摸到一位宗师对器物之道的终极诠释:真正的艺术创造,始于工具而不止于工具,成于技艺而超乎技艺。

微信二维码

扫码手机观看本视频